牙疼出血可能由牙龈炎、牙周炎、龋齿、外伤性刺激、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局部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牙龈炎:牙菌斑堆积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除牙缝残留物,定期洗牙去除牙结石。牙龈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2、牙周炎:长期牙龈炎发展为牙周袋形成,伴随牙齿松动和咀嚼疼痛。采用龈下刮治术清除深层菌斑,局部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牙周翻瓣术适用于重度牙周组织破坏病例,术后需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3、龋齿损伤:龋洞边缘锐利划伤牙龈或侵蚀牙髓引发疼痛。复合树脂填充修复缺损牙体,深龋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组织。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冷热刺激可能加重敏感症状。
4、机械创伤:牙刷毛过硬、剔牙不当造成牙龈机械性损伤。选用软毛牙刷采用竖刷法,外伤出血可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义齿卡环压迫需调整修复体边缘,避免反复摩擦黏膜。
5、系统性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力下降。需监测空腹血糖和血常规指标,维生素C缺乏者需补充柑橘类水果。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应咨询医生调整剂量。
日常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蔬菜,避免过烫或辛辣食物刺激口腔黏膜。适度咀嚼苹果、胡萝卜等硬质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面,但急性炎症期应选择温软食物。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超过三天需及时口腔科就诊,妊娠期牙龈出血需排查激素水平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