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狂犬疫苗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调整、运动限制、药物反应观察及定期复查。狂犬疫苗注射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引起。
1、伤口处理: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伤口暴露者需持续观察10天,出现渗液、化脓需就医。动物咬伤伤口未缝合者,建议每日拍照记录愈合情况。
2、饮食禁忌:接种后一周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精。建议增加蛋白质摄入,每日食用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品。
3、运动限制:疫苗接种后三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体温超过38℃时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运动后出现心悸、头晕需立即停止。
4、不良反应:常见注射部位疼痛、低热<38.5℃,可冷敷处理。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接种后72小时内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
5、复查要求:全程接种后7-14天检测中和抗体,滴度需>0.5IU/ml。高风险暴露者需在第0、3、7、14、28天完成5针程序。三年内再次暴露需加强2针。
接种后三个月内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建议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肠胃。出现持续发热、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需急诊处理,疫苗接种期间禁止使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