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和尿道炎均属于下尿路感染,但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膀胱炎主要累及膀胱黏膜,尿道炎则局限于尿道;前者多表现为下腹痛、尿频尿急,后者以排尿灼痛、尿道分泌物为特征。
1、病变部位:膀胱炎病灶集中于膀胱壁黏膜层,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尿道炎发生于尿道内壁,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更典型。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膀胱炎常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尿道炎推荐阿奇霉素、多西环素。
2、典型症状:膀胱炎患者排尿末疼痛明显,可伴肉眼血尿;尿道炎排尿初始阶段灼痛显著,男性多见尿道口脓性分泌物。两者均需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ml以上,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泌尿系统。
3、发病机制:膀胱炎常因尿液滞留导致细菌繁殖,女性因尿道短更易发病;尿道炎多通过性接触传播,需排查伴侣共同治疗。膀胱炎反复发作者建议行泌尿系超声,尿道炎需做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4、并发症风险:膀胱炎未控制可能上行感染引发肾盂肾炎;尿道炎迁延不愈可导致尿道狭窄。急性期应暂停性生活,穿着透气棉质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5、特殊人群差异:孕妇膀胱炎需用头孢类安全抗生素;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尿道炎患者需同时检测HIV、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治疗期间禁止饮酒。
预防两类炎症均需注意性生活卫生,性交后及时排尿;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饮食多摄入蔓越莓、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出现发热或腰背痛提示感染加重,需立即就医静脉输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