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通过局部压迫、鼻腔填塞、药物止血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鼻腔干燥、外伤、高血压、血液疾病、鼻部炎症等原因引起。
1、局部压迫:轻度鼻出血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5-10分钟,头部保持直立或稍前倾。冰敷鼻梁能促进血管收缩,避免吞咽血液刺激胃部。该方法适用于儿童及单纯性前鼻孔出血。
2、鼻腔填塞:医用明胶海绵或膨胀止血棉可机械性压迫出血点,含凝血酶的止血材料能加速创面愈合。填塞物需24-48小时后取出,防止鼻腔粘连。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3、血管收缩剂:0.1%肾上腺素棉片能快速收缩血管,适用于黏膜弥漫性渗血。羟甲唑啉喷雾剂可减少鼻腔充血,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高血压患者慎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物。
4、止血药物:口服维生素K1促进凝血因子合成,氨甲环酸抑制纤溶系统活性,酚磺乙胺增强血小板功能。血液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纤溶药物,避免血栓风险。
5、病因治疗:高血压患者需服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压,鼻炎患者使用布地奈德喷雾减轻炎症。反复出血需检查血常规排除血小板减少,鼻内镜定位出血点后行电凝或激光治疗。
日常保持室内湿度40%-60%,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黏膜。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维生素K的菠菜等绿叶蔬菜,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等机械刺激。急性大出血需立即就医进行后鼻孔填塞或血管栓塞治疗,运动时注意保护面部避免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