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内吸收可通过定期口腔检查、控制牙齿外伤、减少牙齿矫正力度、避免牙髓治疗刺激、及时治疗牙周炎等方式预防。牙内吸收通常由牙髓炎症、牙齿外伤、正畸治疗压力、牙髓治疗刺激、牙周感染等原因引起。
1、定期检查:牙内吸收早期无明显症状,定期口腔X线检查能发现牙本质或牙髓腔的异常吸收。建议每6-12个月进行全口曲面断层片检查,尤其是有牙外伤史或正畸治疗者。发现早期吸收迹象时,可采用活髓保存术阻断进展。
2、控制外伤:牙齿受到撞击或咬合创伤可能引发牙髓充血坏死,继而导致吸收。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避免用牙开瓶盖等硬物。已发生外伤的牙齿需尽快就医,通过根管治疗消除炎症刺激源。
3、调整正畸:正畸矫治力过大可能压迫牙根导致外吸收向内延伸。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采用轻力矫治系统如自锁托槽。治疗中每3个月拍摄根尖片监测牙根状态,出现吸收迹象时暂停加力。
4、规范治疗:牙髓治疗中过度机械预备或药物刺激可能诱发吸收。根管治疗应使用镍钛器械控制切削力度,避免甲醛甲酚等强刺激性消毒剂。建议采用生物陶瓷材料进行根尖封闭,降低化学刺激风险。
5、控制感染:牙周炎可能通过侧支根管引发逆行性牙髓炎,间接导致吸收。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需接受龈下刮治,必要时结合抗生素治疗。
预防牙内吸收需建立系统性口腔健康管理,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牙缝刷清洁邻面。减少碳酸饮料摄入以避免牙齿脱矿,增加奶酪、坚果等富含钙磷的食物。有夜磨牙习惯者需佩戴咬合垫,定期进行咬合力检测与调整。出现牙齿变色、冷热敏感等异常时需及时就诊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