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发布时间:2025-04-08 09:59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局部红肿、低热、乏力、头痛、过敏反应等方式治疗。乙肝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通常由疫苗成分刺激、免疫系统应答、个体体质差异、接种操作不当、既往过敏史等原因引起。

1、局部红肿:

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属于常见反应,与疫苗佐剂刺激局部组织有关。24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肿胀,避免抓挠或热敷。若持续3天未消退或直径超过5厘米需就医。

2、低热乏力:

体温37.3-38.5℃伴疲倦感是免疫应答的正常表现。建议多饮水、保持休息,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儿童可物理降温,成人慎用退热药掩盖症状。

3、头痛不适:

部分人群接种后出现轻微头痛,与机体产生抗体时的炎症因子释放相关。保持环境通风,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加重症状。

4、过敏反应:

速发型过敏多与疫苗中酵母蛋白或硫柳汞成分有关,表现为荨麻疹、面部水肿。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后续接种前应进行过敏原筛查。迟发型皮疹可口服氯雷他定缓解。

5、罕见并发症:

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反应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可能与分子模拟机制有关。出现肢体麻木、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后续禁用同类型疫苗。

接种后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观察期内选择清淡饮食如南瓜粥、清蒸鱼,补充新鲜果蔬。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前往急诊科排查其他感染性疾病。完成疫苗接种程序后建议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评估免疫效果

上一篇:头孢地尼胶囊可以治疗什么疾病 下一篇: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应该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