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的严重程度与病变范围、并发症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早期局限性病变经规范抗结核治疗预后良好,但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穿孔、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1、病变范围:局限型肠结核仅累及回盲部时症状较轻,表现为右下腹隐痛、低热;弥漫型侵犯全结肠时出现顽固腹泻、营养不良,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抗结核药物选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方案。
2、并发症风险:溃疡型易并发肠出血,每日失血量>500ml需紧急内镜下止血;增生型常引发肠腔狭窄,完全性梗阻需行肠段切除术或短路吻合术。两者均需延长抗结核疗程至12个月。
3、合并症影响:合并HIV感染时CD4<200/μl者,病死率升高3倍,需加用乙胺丁醇强化治疗;合并糖尿病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延缓溃疡愈合,建议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监测糖化血红蛋白。
4、治疗时效性:发病3个月内接受治疗者,6个月治愈率达92%;延误治疗超过半年者,38%需外科干预。耐药结核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可选用莫西沙星或阿米卡星。
5、预后差异:无并发症患者5年生存率>95%,但发生肠瘘者即使手术干预,仍有21%复发风险。术后需持续营养支持,推荐高蛋白饮食配合益生菌调节菌群。
肠结核患者应保证每日热量摄入35kcal/kg,蛋白质1.5g/kg,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急性期采用低渣饮食,缓解期逐步增加燕麦、苹果等可溶性膳食纤维。症状稳定后可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肝肾功能,出现巩膜黄染或关节痛立即就诊。居家护理需单独餐具消毒,痰液用5%84浸泡处理,密切接触者应做PPD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