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贫血可能由铁元素摄入不足、叶酸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血液稀释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口服补充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支持、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
1、缺铁性贫血:妊娠期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是常见原因,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建议每周摄入2-3次动物肝脏,搭配橙汁促进铁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服影响吸收效率。血红蛋白低于70g/L需考虑静脉补铁。
2、巨幼细胞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红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出现舌炎、手脚麻木。每日需补充400μg叶酸,多食菠菜、芦笋等绿叶蔬菜。维生素B12缺乏者需肌注甲钴胺,同时排查萎缩性胃炎等病因。
3、慢性失血:痔疮出血、牙龈出血等隐性失血会加重贫血。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坐浴缓解痔疮症状。每月血红蛋白下降超过20g/L需排查消化道出血,必要时行胃镜检查。
4、血液稀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造成的生理性贫血,多出现于孕中期。血红蛋白不低于100g/L且无不适症状可暂不处理,注意补充优质蛋白,每日保证鸡蛋、鱼肉等摄入。
5、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孕前筛查可见平均红细胞体积降低。重型患者需定期输血维持血红蛋白,必要时行脾切除术。基因诊断明确后需进行遗传咨询。
孕期贫血需每周摄入红肉50-75g、动物血制品100g,配合猕猴桃等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适当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自孕12周起每4周检测血常规,出现心悸气短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