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痛可通过多潘立酮、铝碳酸镁、雷贝拉唑等药物缓解,通常由饮食不当、胃酸分泌异常、胃动力不足、胃炎、胃溃疡等因素引起。
1、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通过增强胃蠕动改善胀痛,适用于胃排空延迟患者。莫沙必利作为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可协调消化道运动功能。这类药物需餐前15-30分钟服用,避免与抗胆碱药同用。
2、抗酸护胃药:铝碳酸镁能中和胃酸并形成保护膜,快速缓解烧灼感。氢氧化铝凝胶可吸附胃蛋白酶,适合餐后1小时咀嚼服用。长期使用需警惕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抑酸制剂:雷贝拉唑通过抑制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对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法莫替丁作为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缓解夜间酸突破现象。质子泵抑制剂疗程一般4-8周,需警惕骨质疏松风险。
4、消化酶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含脂肪酶、淀粉酶等,适合胰腺外分泌不足者。米曲菌胰酶片可改善餐后饱胀,建议随餐服用。注意避免与酸性饮料同服,肠溶制剂不可嚼碎。
5、黏膜修复剂:瑞巴派特通过增加前列腺素合成促进胃黏膜修复。替普瑞酮能提高胃黏液分泌,对慢性胃炎黏膜损伤有效。用药期间需配合低纤维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胃病患者应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每日5-6餐少量进食,选择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推荐山药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品。餐后30分钟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减少夜间反流。持续症状超过两周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需及时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