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缺钙可能由膳食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妊娠期钙需求增加、肾功能异常、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加乳制品摄入、补充钙剂、适度晒太阳、治疗原发病、监测血钙水平等方式干预。
1、膳食摄入不足:孕妇每日钙需求增至1000-1200mg,长期奶类、豆制品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钙降低。建议每日饮用300-500ml牛奶,搭配豆腐、芝麻酱等富钙食物,避免与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同食影响吸收。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促进肠道钙吸收,日照不足或肝肾代谢障碍时易缺乏。每周2-3次户外活动暴露四肢皮肤15分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胆钙化醇,同时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3、妊娠期钙需求激增:胎儿骨骼发育需累积约30g钙,孕中晚期每日经胎盘主动转运钙量达150mg。从孕16周起建议分次补充元素钙600mg/日,优先选择柠檬酸钙等吸收率较高的有机钙制剂。
4、肾功能异常:妊娠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可能导致尿钙排泄过多,24小时尿钙>300mg需警惕。可能与妊娠高血压或慢性肾病有关,表现为下肢水肿、尿蛋白阳性,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减少尿钙流失。
5、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少见但严重的病理性因素,低钙血症可能引发手足搐搦或心律失常。需检测血清PTH水平,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纠正急性症状,长期治疗需联合骨化三醇和碳酸钙制剂。
孕期补钙需配合每日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促进钙沉积,同时限制咖啡因摄入不超过200mg/日。定期产检监测宫高增长及胎儿股骨长度,若出现腓肠肌痉挛、牙齿松动等缺钙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注意钙剂与铁剂需间隔2小时服用,优先通过膳食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补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