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湿疹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因素、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等方式治疗。外阴湿疹通常由局部潮湿、过敏反应、感染、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局部护理:保持外阴干燥清洁是基础措施,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患处,温水冲洗后轻轻拍干。局部可涂抹氧化锌软膏形成保护层,减少摩擦刺激。
2、消除诱因:排查可能致敏的卫生巾品牌、避孕套材质或洗涤剂成分。暂停使用香水、精油类护理产品。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妊娠期女性注意激素水平波动对皮肤的影响。
3、外用治疗:急性期渗出明显时采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选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莫匹罗星软膏。顽固性苔藓化皮损可短期使用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注意避开黏膜部位。
4、系统用药:瘙痒剧烈时口服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抗组胺,合并感染者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阿奇霉素或氟康唑。严重病例短期服用泼尼松,更年期女性可考虑雌激素替代治疗。
5、物理疗法:窄谱UVB照射每周2-3次可抑制局部免疫反应,308nm准分子激光对局限性肥厚皮损效果显著。治疗期间需严格防护正常皮肤,治疗后涂抹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
日常饮食需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及高糖食品,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摄入。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避免久坐导致局部闷热。适度进行瑜伽、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但运动后需及时清洁会阴部。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溃疡等表现时,应及时至皮肤科或妇科就诊排查特异性皮炎或肿瘤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