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可通过密切随访、靶向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内分泌治疗、局部消融治疗等方式保守治疗。甲状腺癌通常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激素水平紊乱、甲状腺良性病变恶变等因素有关。
1、密切随访:对于微小乳头状癌肿瘤直径<1cm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可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需监测肿瘤增长速度,年增长超过3mm或出现新发钙化灶时应考虑手术干预。
2、靶向药物治疗:晚期甲状腺癌可选用乐伐替尼、索拉非尼、安罗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
3、放射性碘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接受碘131治疗,利用β射线清除残留病灶。治疗前需低碘饮食2周,治疗后需隔离防护直至辐射量达标。
4、内分泌治疗:所有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均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将TSH抑制在目标范围。未手术患者若存在甲减,同样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维持代谢平衡。
5、局部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适用于复发灶直径<2cm的病例。通过高温使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严格评估病灶与喉返神经的距离。
甲状腺癌患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限制十字花科蔬菜食用量。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术后患者应每日清晨空腹服药,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与肿瘤标志物,颈部疤痕处需防晒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