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片和布洛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作用机制、适应症、副作用、适用人群和药物相互作用五个方面。
1、作用机制: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对外周抗炎效果较弱。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生成,兼具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2、适应症: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及感冒发热,对炎症性疼痛效果有限。布洛芬除缓解疼痛发热外,对关节炎、痛经等炎症相关疼痛更具优势。
3、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造成肝毒性,常规剂量下胃肠道刺激较小。布洛芬常见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胃灼热、恶心,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4、适用人群: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妊娠期相对安全。布洛芬禁用于妊娠晚期,6个月以下婴儿需遵医嘱,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5、药物相互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与华法林联用可能增强抗凝效果。布洛芬与阿司匹林存在竞争性拮抗,可能减弱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与利尿剂联用可能影响降压效果。
两种药物均需避免与酒精同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克,布洛芬24小时内不超过1.2克。疼痛持续或发热超过3天应就医,服药期间建议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胃溃疡患者慎用布洛芬,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