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产分娩可通过保持冷静、调整体位、保护会阴、处理新生儿、预防感染等方式应对。急产通常由宫缩过强、产道松弛、胎儿偏小、经产妇体质、急产史等原因引起。
1、保持冷静: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指导产妇用鼻子深呼吸避免屏气。清除周围危险物品,准备干净毛巾、衣物及保温用品。避免拉扯胎儿或脐带,记录分娩时间。
2、调整体位:
协助产妇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臀部垫高减少会阴撕裂风险。宫缩时指导哈气呼吸,间歇期缓慢用力。避免直立位分娩,防止胎儿急速娩出造成损伤。
3、保护会阴:
胎儿头部娩出时用手轻压会阴部,控制娩出速度。用清洁毛巾托住胎儿头部,顺势外旋协助肩部娩出。如发生会阴撕裂,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
4、处理新生儿:
立即清理口鼻黏液,用预热毯包裹保暖。脐带搏动停止后,距胎儿腹部5cm处结扎并剪断。检查呼吸心率,必要时进行新生儿复苏。
5、预防感染:
所有接触物品需清洁消毒,胎盘娩出后检查完整性。产妇会阴用温水冲洗,更换消毒产褥垫。新生儿眼部分泌物用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
分娩后需监测母婴生命体征,产妇补充温红糖水恢复体力,24小时内观察出血量。新生儿完成乙肝疫苗和维生素K注射,建议母乳喂养增强免疫力。产后42天进行妇科检查评估盆底恢复情况,出现发热、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